穷学文,富学武曾是古代盛行一时的传统。
古时读书的成本低要比习武低,穷人一般勉强还能负担得起。而习武就不一样了,练武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有所成就。
穷人家的孩子,便寄希望于读书科举,出人头地,希望以此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再说读书全靠自己的悟性加苦磨,穷人还是可以做的。
最最不济的,还可以通过读书识字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养家糊口。将一代人的奋斗变成两代人的努力。
赵环几人自小长在北疆,虽说那边的书院学堂不及京城以及南面,可他们哥仨所受到的教育和读书应试的资源却是比那些寒门学子要多要全面。
若是他们这般还考不过那些寒门学子,除了承认自己驽钝外,那就只剩下懒惰不上进这一条了。
再一个他也对同进士这种贴边称呼有些个不太满意,而且这个身份可是会影响将来仕途的。
他曾经做过一些个统计,真正在朝廷上受到重用的,一甲和三甲很少,多是二甲进士。
所以他的目标也只是进入二甲,再无其他。
探春说这些话,其实也不过是痛快痛快嘴罢了。
这种考试没考好的事情也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不幸落到那个档,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这可不是现代,这次没发挥好,来年再重考。
说真的,探春对于这种科举制度非常的不看好。
就是写八股文章和做诗什么的,这种凭批卷人喜好排名次的考试,真的让她觉得会埋没很多的人才。
若是一个喜欢文风华丽优美的主考官正好碰到了一个笔锋犀利的,反之亦然。那能有好成绩才是怪事了。
再有若是人家就是不擅长写作文,却有别的才能呢?现代的文理分科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摇摇头,探春觉得她又钻了牛角尖。
又说了几句让哥仨别上火的话,然后便各自散了。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江家带着这一次过来的所有下人便回了长安。
没两天,又一次大朝会。庆丰帝终于在‘众望所归’的情况下取缔了给驸马爵位的这个传统。
娶了他们皇家的闺女,还得皇家掏银子帮他养家,天下的好事都让他占全了。
那些已经娶了公主的,都非常的庆幸,因为这项被删减的传统是从今天开始执行的。
而那些没有娶公主的,则是开始考虑娶公主这件事情的可行性操作了。
没有了爵位,也就没有了啥实质性的好处。再加上公主又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非常没有必要跟皇家做亲家了。
又过了两天,庆丰帝在礼部的提醒下安排了殿试。
在这一次的殿试中,因为有常拓这个姐夫的存在,林砅的成绩非常的好。
常拓告诉林砅他舅舅喜欢朴素正常,废话少说的文章。不限字数,却一定要言之有物。
林砅听了,便回去好好的琢磨自己的文风,争取一举拿下庆丰帝。
呃,不,是拿到好成绩。
其实林砅与赵环的年纪相差不了多少,但是按着本朝的一些相关规矩,因为林砅上国子监的原因,倒是可以免了秋闱的考试。
所以这一年林砅考进士,赵环考举人。
再怎么样,有个前科探花爹当家教的林砅,底子是一定比赵环哥仨好的。
于是年纪轻轻的林砅便考进了前五十名。
等到殿试结束后,庆丰帝看过了林砅字迹的答卷,心中喜欢,竟是生生提到了二甲第一名。
阅卷的几位主考官见此,心下都有些明白。
他们阅到此卷的时候,也觉得这篇文章会得君王喜欢,这才将这篇文章放进前十名的大名单里。
待拆了封头,一见是林砅时,庆丰帝便是哈哈大笑。
……装的可真像。
“朕记得这是林如海的儿子。当年林如海也不过是双十年华便得中探花,没有想到他的儿子竟然小小年纪也是这般不俗,若是再晚一科,必是能拿个状元回去。”
一旁的大臣听到庆丰帝如此说,反应快的连忙笑道,“既是如此,圣上何不赐他个荣耀?”反正第一,第三和第四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一门进士,父子双探花吗?
庆丰帝想了想,然后摇头,“伤仲永,便这样吧。”
又过了两日,金殿传旨招这些个贡士御前受封时,庆丰帝看着林砅发现出了极度的喜欢,然后当庭询问他可有字,可有婚配?
林砅在外面还是能装的,说是年岁尚轻无字,又说婚配之事,并不曾家父说起,也不知是否有婚配。
庆丰帝听到林砅这个回答,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林砅,心中轻哼。
装什么大尾巴狼,你爹可都招供了。
这小子真不可爱,比他还会装。
“既是如此,明白让你爹进宫来。朕到要和他好好说道说道。”
林砅恭敬应答,然后不卑不亢的退回探花身后。
殿中一众大臣以及所有的进士,对于林砅都产生了两种印象。
一种是不知变通,一种便是清风明月。
皇帝说这话,便是想要给他做个媒,可他却以这种方式回答,倒是让人印象深刻。
……也让人看见了他骨子里的‘傲气’。
林砅这边的事情倒还算结局完满,九月份的时候,就在御驾南巡的前两天,秋闱结果终于放榜了。
包括赵环在内的江家三兄弟都考上了举人,不过成绩都比较靠后就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